非開挖短管置換施工關鍵注意事項
來源:www.jx-365.cn         發布時間:2025-09-03
非開挖短管置換是一種環保的管道修復技術,通過在原有管道內部置入新短管實現管道更新,無需大規模開挖路面。以下是施工過程的詳細解析及關鍵注意事項:
一、前期調查(準確診斷)
管道檢測技術
內窺鏡檢測:通過可彎曲攝像頭獲取管道內部圖像,識別裂縫、腐蝕、樹根侵入等缺陷,定位需置換區段。
CCTV機器人檢測:搭載高清攝像頭和激光測距儀,生成管道三維模型,量化缺陷尺寸(如裂縫寬度、變形率)。
聲吶檢測:適用于滿水管道,通過聲波反射定位破損點,彌補內窺鏡在滿水環境下的局限性。
地質雷達檢測:探測管道周邊土體情況,評估開挖風險(如地下管線交叉、巖石層分布)。
數據整合與分析
結合檢測數據繪制管道缺陷分布圖,標注需置換區段長度、位置及嚴重程度。
評估原有管道材質(如混凝土、鑄鐵、PVC)對施工方案的影響(如連接方式選擇)。
二、方案設計(定制化策略)
置換管段設計
長度確定:根據缺陷分布和施工設備能力(如液壓頂管機Z大行程)劃分短管長度(通常2-6米)。
材料選擇:
耐腐蝕性:化工管道優先選用316L不銹鋼或玻璃鋼(FRP);
高強度:重力流管道采用HDPE雙壁波紋管或球墨鑄鐵管;
柔性連接:地震帶區域選用可彎曲的PE管,適應地基沉降。
連接方式:
機械連接:卡箍、法蘭連接(適用于大口徑管道,安裝快捷);
熱熔連接:HDPE管采用電熔或熱熔對接,密封性優異;
橡膠圈密封:球墨鑄鐵管采用T型滑入式柔性接口,抗震性能強。
施工參數計算
頂推力計算:根據管道埋深、土質摩擦系數確定液壓頂管機所需推力,避免設備過載。
回填材料選擇:采用中粗砂或級配碎石回填管周,確保密實度≥95%,防止不均勻沉降。
三、準備工作(風險預控)
作業空間設置
工作坑開挖:在置換起點和終點開挖工作坑,尺寸需滿足設備操作空間(如液壓頂管機需3m×3m坑位)。
支護加固:對深度>3m或土質松軟的工作坑采用鋼板樁或混凝土支護,防止坍塌。
通風照明:在密閉工作坑內設置強制通風設備(如軸流風機)和防爆照明,保障作業安全。
設備材料驗收
短管檢驗:檢查管材壁厚、橢圓度、接口平整度,確保符合設計要求(如HDPE管壁厚偏差≤5%)。
設備調試:對液壓頂管機、內窺鏡、壓力測試儀進行空載試運行,驗證性能穩定性。
四、管道置換(核心工藝)
導向定位
使用激光導向儀或陀螺儀實時監測短管頂進方向,偏差控制在±1%以內,避免“蛇形”前進。
對彎曲管道采用“分段糾偏”技術,每頂進1米調整一次角度,確保新管與原管軸線重合。
逐段置換
液壓頂進:通過高壓油缸推動短管前進,頂進速度控制在0.5-1m/min,減少對原管壁的摩擦損傷。
同步切割:對原管內障礙物(如樹根、混凝土塊)采用高壓水射流或旋轉銑刀切割,確保短管順利通過。
接口連接:每頂進一節短管后,立即進行接口處理(如熱熔對接、卡箍緊固),防止泥漿侵入。
五、接口處理(密封保障)
密封材料選擇
橡膠密封圈:選用三元乙丙橡膠(EPDM),耐老化、耐化學腐蝕,適用于-40℃~120℃環境。
密封膠:對機械連接部位涂抹聚硫密封膠,填補微小縫隙,增強防水性能。
密封性檢測
氣壓測試:向接口處充入0.2MPa壓縮空氣,保壓15分鐘,壓力降≤5%為合格。
內窺鏡復檢:通過攝像頭觀察接口處是否有滲漏水跡,確保密封無缺陷。
六、系統測試(功能驗證)
壓力測試
水壓試驗:向管道內注滿水,緩慢升壓至1.5倍設計壓力(如設計壓力1.0MPa,試驗壓力1.5MPa),保壓30分鐘,無滲漏為合格。
氣壓試驗:對氣體管道采用氮氣或空氣進行試驗,壓力降≤1%為合格。
通水測試
以設計流量的1.2倍進行通水,檢查管道過流能力是否滿足要求,同時觀察接口處是否有滲漏。
七、恢復現場(環境修復)
工作坑回填
采用分層夯實法回填工作坑,每層厚度≤300mm,夯實系數≥0.94,確保地面承載力恢復。
對瀝青路面采用熱再生技術修復,減少新舊路面色差和接縫高度差。
環境清理
回收施工廢棄物(如舊管材、包裝材料),分類處理符合環保要求。
對受污染土壤進行化學清洗或生物修復,確保環境安全。
關鍵注意事項
安全風險防控
作業前檢測地下管線(如燃氣、電力)位置,避免施工破壞引發事故。
對高壓管道置換需編制專項安全方案,設置應急排水和泄壓裝置。
質量追溯管理
對每節短管和接口進行編號,建立施工檔案,便于后期維護和問題追溯。
采用二維碼或RFID標簽標識關鍵節點,實現數字化管理。
季節性施工調整
冬季施工需對液壓油進行預熱(至40℃以上),防止設備啟動困難。
雨季施工加強工作坑排水,防止積水浸泡導致設備故障。
通過以上精細化施工流程和嚴格的質量控制,非開挖短管置換技術可實現管道更新,同時Z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和交通的影響,是城市地下管網改造的理想選擇。